close

html模版來自生活真實的歌吟 內容摘要:新詩百年紀念,刺激著詩壇熱鬧起來。當各種炒作與表演吸引著眾多眼球的時候,潛心於經營詩歌文本的詩人,顯得多麼寶貴。(《成都語匯:步行者的素寫》,黎陽著,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).

關鍵詞:生活;歌吟;詩人;袖口;汗漬

作者簡介:

新詩百年紀念,刺激著詩壇熱鬧起來。而在多媒體智能化的時代,詩人們顯得忙迫且有些焦慮。眾聲喧嘩,炫目的光彩淹沒瞭沉靜的深入。當各種炒作與表演吸引著眾多眼球的時候,潛心於經營詩歌文本的詩人,顯得多麼寶貴。

黎陽就是這樣一個詩人。他匯集於《成都語匯》的200餘首詩,篇篇都是真誠之作。正如他自己所言:他從來不寫沒有去過的地方,從來不寫沒有經歷過的事情。出自生活,發乎真情,他以一個漂泊者的歌吟,共鳴著那些尋常的心聲。

黎陽是黑龍江人,千裡獨行,最終來到成都。其間輾轉各地,歷經坎坷。他蹬過三輪車,賣過菜,做過工人、廚師、教師、經理人、職業歌手狗飼料等。生活的艱辛與閱歷的豐富,練就瞭他不服輸的性格,也成就瞭他貼近生活的詩風。現在,他是《星星》詩刊的一名編輯,他在成都紅星路上找到瞭人生的坐標。從這個高度望去,雲卷雲飛,滿眼都是詩的風景。於是他紮根巴蜀大地,吸納天府靈氣,在這個已然超越瞭地域文化概念的詩的沃土上,耕耘並收獲。

《成都語匯》其實不是成都的詩歌地圖,盡管也展現瞭成都的一些地方文化標識。如天府廣場、春熙路、寬窄巷子、金沙遺址及新建的高樓、地鐵等等。作為一個外鄉人,他的感受是:“盆地就是這麼大,根本不在乎溢出的是得或失/從天府廣場的肚臍上來回徜徉,汗水也滴成池堂”(引自《盆地》)。也許黎陽在這裡想表達的,是四川盆地的廣闊與包容,是生活其間的世事滄桑,是揮汗如雨匯集為池,是人傑地靈仰止於堂。這個“堂”,在詩人心裡,具有廟堂的意義。對此,他是充滿敬意的。但同時他又寫道:“盆地還是個弧度,有些田野的味道/有些腐爛的味道,有些沒有味道”(引自《盆地》)。新舊交替,不禁讓人想起“原田每每,舍其舊而新是謀”。百味雜陳或淡而無味,也許是他曾經感受過的生活況味。

可貴的是,盡管千回百折,黎陽的人生態度始終是積極向上的。“習慣用一個方向,決定幸福/隻有目標簡單,生活才沒有那麼多的瑣碎/當抉擇的腳步不再搖擺,路邊的草也就伸直瞭腰繼續生長”。因之,他要“像一首好詩那樣撥動心弦”,在生活與詩歌中,活得陽光,活得堅強。《步行者的素寫》應是他的自畫像:

都是同一條路,在時間的沿途

緩慢和艱難的隻是目光深邃

他總是低著頭,看著佈鞋前面的石子

聽風和車輛在身邊越過

應該有的雨水一點也不會少

電閃雷鳴的時候,隻能皺一下眉頭

或許看到飛機的時候,也會大吼一聲

不管它去哪瞭,都是一個盡頭

挽起的袖口上,都是汗漬

褲子上有若幹口子,每口子都有影子

在這裡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奮鬥者的形象。他正值中年,目光深邃,低頭走路,仆仆風塵,行步艱難,一身汗漬。“佈鞋”、“挽起袖口”,顯示出人物身處底層而又活力四射的風采。這種來自真實生活與切身感受的詩,是無法“做”出來的。

再看:

看不得遠瞭,就低下頭走路

隻要脊骨還能挺起骨髓裡的正

那些血脈裡的澎湃先抑制一段時間

柴犬飼料 頭低下瞭,天空沒有低

視野裡的一切不會有太多的變化

呼嘯的風 劈頭蓋臉的臘腸狗飼料推薦

是躲不過去的……

——(《低下頭,路就越來越清晰》)

奮鬥的人生顯然是不容易的,隻能目不斜視,走自己的路。面對重重阻隔,面對世事的復雜,他曾感嘆:“我們都有最後一口氣,都是這河水裡被無視的一滴”。“我看不到笑容背後那口井有多深,隻是惋惜那勾心鬥角的眼神裡滿是悲哀”。在他看來,做人要正直,身處底層也有自尊。因之對於人情冷暖、世態炎涼比較敏感。對現實社會中的陰影,他是持批判態度的。他寫道:“我繼續做一株荒郊裡的野草,伸直自己的腰,抬起自己的頭”。他本可以“中年停頓”,但是他沒有停頓。因為“流浪的漢字終於在自己的詞典裡,/找到位置 陽光出現在合適的天空/九十九朵玫瑰的芬芳 充盈/一雙泥濘的鞋子”。顯然,這時候他已經取得瞭一定的成功,他對自己的奮鬥充滿信心和感動。這種發自內心的抒情,具有最為樸實的感染力。

黎陽的詩真誠而自然。他寫愛情、親情和友情,都有確切的指向。比如寫母親:“這水是浮草今生惟一的命/千裡的雲和萬裡的路/抵不過母親眼裡的一滴淚水”。“一個人的時候,我從來不喝酒/隻是點一支煙,泡一杯茶/坐在沙發上流淚/這時候我隻會想起母親”。比如他寫朋友,便一一為他們畫像,顯得十分生動。他寫人的正面反面,揭示人性的復雜。他寫都市生活的場景,都很尋常和生活化。而煙和酒,其實更多是他思索與焦慮的象征,在詩中成為一種道具。

平凡而並非平實。黎陽詩的語言有流動之美。形象的跳轉,通感的運用,抒情中的比擬,形成他的個性。“星光閃耀在每一株綠草額頭/露水輕輕地延緩夜的愧色”,“悠悠弦樂低回的是散淡之念/藤椅上的正襟危坐,與風雅無關/酒是一縷故鄉的米香/隻有喉嚨裡的辛辣才能化開鄉愁”,“把所有的旅途一飲而盡”,等等。作為一個詩歌編輯,他毎天會讀到大量的詩。他“恐懼那些讓我反胃的文字”,對低俗、粗鄙、矯情、造作不以為然。他以嚴謹的態度沙裡淘金,並認真向好的詩歌學習,提升自己並抵制那些反抒情、反人性及以醜為美的偽作。內容與形式的和諧,語言與情緒的協調,使他的詩顯得那麼親切可信,一如生活本身的豐富與美好。

對生命的終極追問,是使詩上升到哲理高度的必然。黎陽顯然未刻意做這方面的努力。因為“活得勿忙,來不及感受”,他還沒有更多形而上的富餘。但生命何由而來,何往而去,我是誰的千古追問,總是深埋於每個詩人的心裡。在《氳氤中的三星堆遺址》裡,他寫道:“在歷史的氳氤裡走幾步都是艱難的跋涉/那些閃爍的金屬後面總有一雙眼睛/看著我們,感受不到任何表情隻有陰冷”。他承認自己對文物有一種“莫名的抵觸情緒”,“敬畏之中還有恐懼”。其實這就是一種生命意識。而在《偶遇孝泉,指尖都在流汗》中,他寫道:“東漢的漢一直流到這棵樹下/二十四孝,以及一門三孝/笑就不在虔誠的臉上開放瞭”。他對孝道的理解,更揭示瞭他對生命的敬畏。很多虔誠的臉上,袒露出所謂的虔誠,實則心靈是虛偽甚至是骯臟的。這裡不僅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認知,也有對當今人性弱點的批評。而“指尖上冒汗”的寫法,也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得更為充分,透露出黎陽的藝術表現能力。這類詩,在黎陽的作品中不是太多,但值得關註。

總之,黎陽是貼近生活、直面人生、書寫真實、抒發真情的詩人。他的歌唱能應和普通人的心聲。他平凡、積極,備嘗甘苦,不舍歲月。他帶給人們的,是實實在在而又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如訴傢常的審美愉悅。

(《成都語匯:步行者的素寫》,黎陽著,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)



B4BC5953F69239F1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h144z5x4 的頭像
    boh144z5x4

    我的起步階段

    boh144z5x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